“一曲社会各界的爱心大合唱”——辽宁营口农民张凤毕一家诚信还债的故事之三

发表时间:2012-12-21    来源:

  马权,是民革辽宁省直工委二支部一名老党员;张凤毕,是辽宁大石桥金屯村一位普通农民。

    20036,马权听到张凤毕一家的故事后,在支部大会上说:“对这样一个因为诚信而陷入困境的人,我们得管。”第二天,他就和二支部主委冯书权一起,带着化肥、种子、衣物和4000元钱,到了大石桥。此后,除了年年代表支部来,马权还自己坐公交,去了张凤毕家三次。

    20056月和8,65岁的马权和57岁的张凤毕,相隔不到两个月相继去世,但这个爱心故事至今仍在继续。

    “张凤毕的故事从来都不是诚信一家人的‘单出头’,而是一曲社会各界的爱心大合唱。”辽宁省文明办活动指导处副处长刘忠和对记者说。

    穷在深山有远亲

    “发现张凤毕8年来,我们每年都把怎样帮扶这个家庭写入年初工作计划。马权老人去世已经6年了,二支部的主委也换了两届,但我们和张家的联系从来没有中断过。”现任二支部主委李晏荭这样告诉记者。

    回忆起第一次到张凤毕家的情景,李晏荭说有两个细节印象特别深刻:一是,二儿子福帅要辍学,张凤毕说:“孩子,我就是卖血也要供你读书。”福帅问:“爸爸,你有多少血可以卖啊?”二是,有人说,你儿子都服刑了,干嘛还赔那么多,张凤毕说:“我拿多少钱才能还上人家三条人命?我欠人家的是一辈子的良心账啊!

    打那以后,他们支部年年都有扶持张凤毕家的计划,民革省直工委全力支持,工交一支部和三支部也陆续加入进来。

    据民革省直工委常务副主委谷守满介绍:20046月份,他们第一次到大石桥,发现“诚信林”中没有授粉树。按照梨树的特性,如果不配置一定数量的授粉树,就会造成授粉率不高,影响结果和产量。因此,第二年,他们特意送去1000多棵授粉树。

    张凤毕先后打过三眼十几米深的井,根本没有见到水;挖了个方塘想存水,结果一场大雨过后,方塘漏得一干二净。要种树,要养殖,水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2007,工交一、二、三支部共同筹集5.5万元,请来辽宁地质勘探五大队。没有电,勘探队就用柴油发电。这个地方打不出水,就找另外一个地方。一共勘探了半个多月,钻入地下64,总算打出了第一眼出水的井。张凤毕一家人都称这口井为“真情井”。

    2010,支部又花了两万多元,为张家买了两头长白种猪,高峰时,张家存栏40多头猪。

    二支部党员、吉林大学客座教授于东明说:“人不信不足立,家不信不足荣,国不信不足兴。我们对张凤毕的关注不仅仅是在关注一家一户的诚信,更是要把它转化为社会财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力支撑。”

    邻居盼好

    俗话说:亲戚盼好,邻居盼倒。意思是指相邻而居的人经常会因为相互攀比而生嫉恨。记者驱车来到营口市交警支队教考场,听说要去张凤毕家,值勤的警官痛快地就把起落杆抬起。考场路边,是银白色的金属围栏,在张家房子一侧,交警特意给留出三道门,还为他家新修了过水桥。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梁尚兴说:“老张家虽然穷,但一家人活得非常有尊严,从来不贪小便宜。越是这样,我们越是不能让人家吃亏。”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二儿子福帅辍学打工,要赚钱帮父亲还债。交警说,到我们这儿来吧,浇浇花,看看房子;大儿子福正结婚,交警说,到我们食堂办吧,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随便用;交警建新围栏淘汰下来的铁丝,老张你拿去圈菜地吧;考场的山上有一片草地,老张你快割家去喂羊;听说老张病危,交警支队政委庄桂兰找到主管考场的梁尚兴,嘱咐他发个通报,号召大家献爱心,2万元善款很快送到了张凤毕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好心人,用公用电话给张福正打了一个电话:“种植养殖风险都大,见效也慢,要想快速还债,必须有营业性收入。我给你买辆车,放交警考场里了。”“您是谁?”“别问我是谁了,你要能办下来手续,养个出租车赚钱快一点。”张福正赶到考场,见到了车,却没有见到人。

    好心人的善举令人感动。原营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凡利,原大石桥市委书记董建国亲自帮助张福正办了出租营运手续。据交警支队宣传科长李福介绍,仅这套手续就值40多万元。

    张福正经常感慨,“我是一个罪人,也没给国家作出贡献,接受各界爱心,我受之有愧啊!” 

    百年姻缘一“案”牵

    几十年前,张凤毕靠诚信赢得了下乡知识青年田桂荣的芳心,田桂荣放弃回城机会,和张凤毕在乡下过了一辈子,吃过千般苦,也没有后悔;如今,张福正又靠诚信,获得了漂亮女孩于金娥的爱情,心甘情愿地和他一起,接过了父亲的“诚信林”,也接过了巨额债务。

    于金娥的母亲说,张福正服刑那两年,给女儿介绍对象的人踏破了门槛,她一个都不看,后来才知道,她是在等张福正。

    于金娥说:1996,她遭遇车祸,肇事者东躲西藏不露面,住一个病房的张福正,却绞尽脑汁赔人钱。由于锁骨骨折下不了地,张福正躺在床上急得直打转,在纸上连着写了好几十个“怎么办”,细心的于金娥收起了这张纸条,一直保存到现在。

    女孩子的矜持,让于金娥错过了表达的机会,等到想要表达的时候,又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发现张福正刑满释放后在市场炒粟子,于金娥终于下定决心,再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了。张福正反复向她说明自己的困境,于金娥只有一句话:“我愿意”。

    母亲听了女儿的打算,只和她说了一句话:“嫁给福正,你要有思想准备,有可能吃苦一辈子。”女儿点了点头。

    于金娥说,嫁给他肯定会受些苦,但心里安全、踏实!

    “誉从信中来,诚招天下爱。”营口市文明办主任康福洲告诉记者,于金娥放弃了自己对富裕的追求,嫁给了张福正,虽然吃了不少苦,但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衷心爱戴。

    目前,小俩口正带着婆婆和孩子,日夜忙碌在迷镇山上,“诚信林”上累累的果实,是对“诚二代”的忠诚回报。

责任编辑:邢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