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揭晓,辽宁这四位好人上榜

发表时间:2023-01-20    来源:文明辽宁公众号

  

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
中央文明办已连续14年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定期发布“中国好人榜”,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共有1.6万余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参与互动人次超过100亿,唱响了网络空间“好声音”。他们是从广大网友举荐、各地文明办审核推荐的候选人中,经过初筛、网上展示、网友评议、专家评审产生的。 

 

  

  在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上榜的中国好人中,辽宁这四位好人上榜!   

 

  辽宁省上榜名单 

   助人为乐类  

  

关刘:志愿者15年宣传环保 带动万人参加公益活动

 

   

李奇:食堂管理员加工制作“爱心早餐”温暖百名环卫工人

 

   

卢静:志愿者主动帮扶困难群众 成立“爱心食堂”关爱孤寡老人
 

 

    敬业奉献类 

   

王尚典:车床工人20余年敬业奉献 传承铁人精神勇攀高峰

 

  

  

  

    人物故事            

  

关刘,女,1979年1月生,辽宁省营口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她2007年注册成为环保志愿者,注册之后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环保活动,公园清理、净山活动、净滩活动等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和宣传活动,带动近万人参与美丽海洋公益行动。

 

 

    “守护蔚蓝”她的足迹遍布河海湖边

 

 

    2018年,回到营口的关刘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联合爱心企业、志愿者,在基金会的支持下,连续五年(2018-2022)组织策划美丽海洋公益行动和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每年组织志愿者进行海岸线清洁大小活动20-30次,带动近万人参与美丽海洋公益行动。2020年组织并策划“守护蔚蓝”海洋公益摄影展、2021年“为爱行动”环保公益摄影展、2022年海洋保护成果展,通过展览和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环保理念,让更多的市民关注环境保护。

 

 

    2018年至2022年,她带领环保志愿服务队和30多支当地爱心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公园清洁、河道保护、净山行动等各种环保活动,她每次活动都会跟志愿者说:“我们的清洁力量对于保护地球的目标可能很渺小,但是我们要用我们今天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行动中来,当所有人都是环保志愿者的时候,我们的家园一定能越来越美好,一定能实现我们绿水青山的美好愿景。”

 

   

服务社区关爱老人

 

   

2021年初,关刘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带领红星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和10多支助老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共同进行社区服务。

 

 

    王阿姨是一位14年脑血栓的患者,户口不在本社区,女儿也不在身边,独自居住,因为常年脑血栓导致双手不灵活,手不能切菜,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炖菜。在来到王阿姨家了解情况后,关刘当场表示每天中午都会给王阿姨送餐,并嘱咐所有送餐志愿者将餐盒打开摆放好,看着王阿姨用上餐后再离开。

 

 

    还有一位顾阿姨,是社区老党员,家庭条件比较好,儿女也不在身边,年前老伴离开,顾阿姨心情不好。关刘就经常上门陪伴老人,说话唠嗑,给老人解闷。通过志愿者的关怀,老人终于放下牵挂,心情舒解。顾姨曾跟关刘说:“你们就像早些年的热心服务队,让我感觉那样的亲切,能在现在的社会看到你这样的人让我很开心。”

 

 

    对于社区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她带领着志愿者们一直秉承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宗旨,换位思考,多从心理上关心,从行动上爱护,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志愿者们的用心服务。每月两次免费理发和测血压,为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购买生活用品等服务,一直持续进行中。
 

 

 

  

 

  人物故事            

  

李奇,男,1973年9月生,中共党员,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人民法院食堂管理员。他组建爱心团队,连续6年为近百名环卫工人免费提供“爱心早餐”,每周坚持走访慰问12位孤寡老人,为两个敬老院老人做菜、包饺子,志愿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

 

 

    有感而发的“爱心早餐”项目

 

 

    李奇是一名食堂管理员,日常负责海城法院干警的一日三餐,有着丰富的早餐制作经验。他与食堂的同事组建了爱心团队,把食堂日常卖废旧物品的钱积攒起来作为团队的爱心基金。

 

 

    2017年初春的一个早晨,赶路上班的李奇偶然注意到了几名正在除雪的环卫工人,他们坐在长椅上啃着冰冷的馒头。看到这一幕,李奇的心里酸酸的。经过交谈得知,这些环卫工人大多居住在距离市区较远的农村,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要从家出来赶路。要是遇到雪天,他们甚至要凌晨一点出门,每天更是连口热乎早饭都吃不上。李奇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和队员们商量后,他们决定用爱心基金购买小米、青菜、面粉等食材,为他们亲手制作“爱心早餐”。

 

 

    2017年3月8日,李奇正式开启了“爱心早餐”之路。由于单位每天有300多人吃早餐,为了不耽误本职工作,又为了保证早起的环卫工人吃上热乎饭,李奇必须每天3点起床,淘米熬粥、蒸花卷、拌小菜、煮鸡蛋。他和环卫工人约定好,夏、秋、春季节,大家每天早6点在海城电视台附近的休息长椅处集合,冬季则是6点30分在电视台雨搭下的背风处集合。赶上传统节日的时候,李奇还会为这些环卫工人带上元宵、粽子等具有节日特色的美食。

 

 

    6年 最难最贵是坚持

 

 

    凌晨3点半去菜市场买食材,4点半做环卫工人早餐,6点半送往9个早餐点,6点45分,准时发放。这就是李奇的每一个清晨。

 

 

    起初,对于李奇的提议和做法,身边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但谁也没想到,这份暖心的“爱心早餐”一送就是6年。随着他一天天的坚持,这些声音不见了,多的则是佩服和鼓励。

 

 

    6年来,他风雨无阻坚持送“爱心早餐”,没有间断过一天。好几次,环卫工人们看着感冒发烧的李奇还坚持给大家送餐,都心疼地劝他歇一歇,可李奇总是笑着说:“没事。”

 

 

    在李奇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了“爱心早餐”志愿服务项目。项目也从最初在兴海广场为14名环卫工人送早餐,逐步发展成在9个点位为近百名环卫工人送早餐。关爱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志愿服务项目,也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坚持6年为环卫工人送早餐,不觉得辛苦吗?面对这样的提问,李奇笑着说:“这些环卫工人都是一些老年人,每天的清扫工作很辛苦,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我们的城市换来了干净整洁,所以,为他们送早餐,我不觉得辛苦,只觉得幸福。”

 

 

    爱心延续 让更多人得到关爱

 

 

    每个周末,李奇也会前往海城市验军和孤山镇两个敬老院为老人们做可口的菜肴,每隔一周包一顿饺子。2017年起,他持续关爱海城市中小镇9户12位孤寡老人,为他们做饭、理发、打扫卫生。他还组织团队为老人购买两间彩钢房、配齐水暖电,为两户老人盘炕、购买被褥等……

 

 

    2022年,他又发起了爱心团队公益餐车志愿服务项目,每天为19位70岁以上五保困难患病老人制作餐食。李奇的爱心之路还在延续,还在拓展……
 

 

  

 

  

  

  

  人物故事           

  

卢静,女,1982年生,中共党员,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辉洒人间爱心公益协会”负责人。她成立爱心公益协会,从帮助困难家庭孩子顺利上学,到解决困难群体的衣食住行问题;从组织社会力量组建“爱心公益超市”,到成立可以为高龄孤寡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的“爱心公益食堂”。她持续关注“一老一幼”群体,坚持开展一系列“送温暖、献爱心”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从帮扶幼儿到成立“爱心超市”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苏家屯区解放街道金山社区的一处普通民居里,有一家爱心食堂,每天中午为残疾人低保户以及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热乎乎的免费午餐。

 

 

    包子、豆角、干豆腐、土豆,还有一些日用品。卢静车子的后备箱里装满了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东西。“这包子是栾记铺捐的。每周我都去一两趟,去取店铺无偿捐献的包子、馒头和花卷。”

 

 

    “没有爱心人士的无偿捐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爱心食堂。”提起这些年的爱心行动,40岁的卢静打开了话匣子。卢静的爱心是从自己创办幼儿园时萌发的。当年,她发现有些幼儿家庭困难,常常交不起入园的费用,于是她联合一些幼儿家长帮扶困难家庭。时间一长,身边便聚集了不少爱心人士,他们主动捐出了衣物和日常用品。后来,卢静又在金宝台社区的帮助下,成立了爱心超市。每个月,低保户可以在爱心超市里领到两件必需品。从2017年1月爱心超市成立至今,帮扶的困难群众超过600人。卢静的爱心也吸引了不少志愿者加入她的团队。2019年,卢静与志同道合的80多名志愿者成立了沈阳“辉洒人间爱心公益协会”。

 

 

    爱心食堂老年人吃饭免费

 

 

    卢静与很多空巢、困难的老人都有接触。“老人岁数大或者儿女不在身边,孤单不说,吃饭也是糊弄一口。”遇到这样的老人,卢静就给他们免费送上门。2020年9月25日,在街道的帮助下,仅用三天的筹备,她的爱心食堂开张了——米面是爱心人士送来的,蔬菜是村里种植大户捐的,餐具是卖餐具老板免费送的,服务员是志愿者主动来的。

 

 

    让卢静没想到的是,食堂营业第一天就爆满了。“第一天开门的时候,我用A4纸打了一张免费午餐的广告,11点至12点之间,就来了30多人,第二天来了70多人。”周围邻居都很好奇,他们认为这食堂是“开不长的”。“既然选择这么干了,我就坚持走下去。如今有更多人知道了我的做法,都支持我,我有信心。”

 

 

    8点半,6名志愿者就来爱心食堂忙活了,她们削土豆皮,切干豆腐……分工明确。很多人都问过卢静,为什么不收取一点费用。卢静说,食堂的场地是免费的、志愿者也都是志愿服务的,如果收钱,这个爱心食堂就变味儿了。

 

 

    发挥自身作用 做实扶老助幼

 

 

    除了爱心食堂,卢静也是“为您安家”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的沈阳负责人,经过近6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为全区50户困难老人家庭维修了房屋为孤寡老人们带去了一份温暖,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安康更安心。她还定期走访红菱地区7家贫困户,为困难家庭的孩子们带去了关怀和慰问,并积极动员源希教育负责人奉献爱心,给孩子争取到了免费补习的机会。

 

   

每年,为给走进考场的广大考生们加油、鼓劲和提供便捷服务,卢静和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在苏区考点设置“高考加油站”,为高考考生、考生家长等提供矿泉水、应急纸笔、口罩、考试用品等免费物资。无私的奉献、贴心的服务赢得了考生、家长们的欢迎和认可。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卢静第一时间带领辉洒人间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全力投入到抗疫工作中。用坚定的步伐一次次进入楼群间宣传、发放防控物资、为社区楼院消杀、配合社区在防疫点值班值守、组织群众核酸检测。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驰援疫情防控,用爱心行动彰显社会责任。

 

    

 

  人物故事            

 

    王尚典,男,1980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维运中心车工首席技师。他扎根生产一线20年,爱岗敬业、大胆创新。王尚典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辽宁好人”等荣誉。

 

 

    突遇变故 坚强面对

 

 

    2000年,王尚典刚参加工作,就深爱上了车工技术。在工作岗位上,他刻苦钻研,好学务实,入厂仅一年就摘得了公司“车工状元”的桂冠,并连续三年获此殊荣。2004年,他一举获得了国家级大赛车工银奖,被企业树立为“钻研技术、爱岗敬业”的青年楷模。

 

 

正在他信心满满、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2005年的一次意外,让他失去了右手的大拇指,只能将左脚的第二个脚趾移植到手上,来替代大拇指的抓握功能。面对四级伤残鉴定证书,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王尚典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击倒,而是选择了振作与坚强。他说:“命运给我关上一扇门,我要靠坚韧执着去打开一扇自己的窗。”

 

 

    身残志坚 苦练内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艰苦的恢复性训练,王尚典拒绝了公司安排的清闲岗位,克服了对车床的恐惧感,毅然地回到车床旁。新手指没有知觉,根本无法完成精密操作和测量,他便独辟蹊径,尝试用食指掌控,创造出了独有的测量手法,越过了重新上岗后面临的最大鸿沟。从那时起,坚韧执着成了王尚典新的标签,在他的字典里只有精益求精、一精再精。

 

 

    作为石油工人,王尚典一直将“铁人”王进喜作为自己的偶像,王进喜的那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成为他内心潜移默化的行动指南。经过7年的磨炼,2012年,王尚典以辽宁省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第四届全国职工技能大赛,并夺得全国车工冠军。王尚典向所有人证明:石油工人都长着“铁人”的骨头,小工种也有大作为,也能成就大工匠。回来之后,大家都称呼王尚典为“断指铁人”。

 

 

    敬业奉献 勇攀高峰

 

 

    “工作是一种态度,底线有多高,质量就有多高。”这是王尚典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并将其付诸于工作实践中。他曾经在设备厂家工作人员查找不出症结的情况下,在大型工件内外爬进爬出数十回,连续奋战25个小时,在没有完好的加工基准前提下,修复设备阀体的定位装配基准面,解决了疑难问题,保证生产的平稳运行。

 

 

2020年以来,王尚典进企业、入校园,在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宣讲交流50余场,社会反响强烈。他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希望这种精神能从我手中传下去,影响更多的人。”

 

 

    2022年3月8日,王尚典走上了代表通道。作为一名石油工人,能够在人民大会堂讲述石油故事,传承“铁人精神”,他感到无比的荣

 

责任编辑:唐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