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这所小学为“营口有礼”“代言”

发表时间:2019-01-04    来源:营口文明网

大山深处这所小学为“营口有礼”“代言”

——盖州市东城学校松树底分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见闻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朗朗的早读声和着喜鹊动人的迎宾曲唤醒山村的早晨。松树底村,孩子们的读书声荡入山谷,引来悠远的回响,由远及近宛若远山的呼唤,入耳入脑入心。

  盖州市东城学校松树底分校位于深山之内,古泉之畔。学校地处东城办事处松树底村,距离盖州城30公里,距离营口市50公里。学校建校初期仅有14名学生、7位老师,8年时间过去,目前,学校已有学生200多名,本村学生10人,其余190多名学生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北京和沈阳、大连、鲅鱼圈、大石桥等地,甚至带动学校周围“一房难求”。

  一所偏僻农村小学,何来九成外来生?怀着好奇,记者走进这所群山环抱中的山村小学,采访过程中,我们不时被大山深处这样一所焕发教育生机的学校而感到震憾与惊叹。

  传统文化进课堂

  传道润“物”细无声

  八年前,杨志喜从东城学校调往松树底分校担任校长,面对14名学生、7位老师和四面透风的校舍、落后的教学设施,他和老师们就学校何去何从展开讨论。

  “现在学校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德’和‘智’的顺序究竟哪个应该放在首位,我觉得德才兼备,首先要强调‘德’的教育。”54岁的杨志喜说,面对当时学校的困境,大胆摸索,在孩子的德育教育当中渗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进课堂,引导孩子在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学会立业、修身的道理。

  但一开始,杨志喜对此并不太有信心,不少家长、甚至学校的老师都提出质疑:“我们孩子上学是要中考出成绩的,这传统文化不耽误学习么?” 于是,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学习主科,学校将学习传统文化安排在自习和拓展学习时间,把《弟子规》的内容穿插在课前摸索中进行,逐渐唤起孩子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探索,学生们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家长会上,家长们纷纷道出孩子们在短短半年时间发生的变化。有的家长说:“孩子变得特别懂事,以前做错事儿,大人稍微说几句就摔门而去。现在孩子知道承认错误,给长辈揉揉肩、洗洗脚了。”

有的孩子懂得父母赚钱不容易,对父母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爸爸妈妈都不乱花钱,他们让我们节俭,我们自然不能乱花钱……润物无声的教育滋润着老师和孩子们的心灵。后来,一些初中学校老师反映,从松树底分校来的学生明理守规、谦让担当,尤其对古汉语的理解能力超群。

  山里孩子大变样

  成营口有礼“代言人”

  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学生践行《弟子规》的行为随处可见。走廊内,学生自觉排队靠右走路,见到客人主动打招呼问好;在食堂吃饭,学生自觉排队打饭,整齐地等老师坐下再一起用餐,吃过饭后主动洗刷餐具……细小的点滴行为彰显孩子们的彬彬有礼和与众不同。

  八年来,松树底分校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弟子规》内容,逐渐形成了一条比较成熟的“松树底育人路径”。杨志喜总结起来就是:“两个融合,两个并重,两个引入”,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德育教育相融合,坚持弘扬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重育才更重育人,重文化知识学习并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引入社会力量办学,引入家庭教育拓展。

  生动扎实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刚入职的松树底分校教师刘梦玉感触很深:“我到了学校之后,感觉这里真的是一片世外桃源,每个孩子都有一份特别感恩的心。”她说,孩子在家会帮爷爷奶奶打水,他们知道这是在践行《弟子规》的“亲所好,力为具”, 为父母、爷爷奶奶扫扫地,是“几案洁,笔砚正”。

  教育本来就是个慢功夫。杨志喜说,“教育行业就是比商品生产‘见效’慢,抓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就像春雨滋润万物那样,要一点点滋润和感召。我愿意和我们老师一起,坚定信念,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在大山深处

  有一种精神叫“松树底”

  多年来,盖州市东城学校松树底分校的老师们不仅仅言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更率先垂范,行不言之教,以实际行动为学生立下道德标杆,躬耕于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这块沃土。

  2017年中考,松树底分校最初在校的14名学生有10名学生参加了中考,7名考上了高中,3名进入重点高中。喜报传来,让学校老师更加坚定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信心。

  自愿从主校区调转到松树底分校的喻芳老师被学校聘为舍务老师,负责管理近百名孩子的日常起居。每天天蒙蒙亮,喻芳老师就起床等待早醒的孩子洗漱,直到晚上十点多孩子们睡觉了,她才休息,帮助孩子们洗厚重的衣服,给淘气的孩子掖掖被角成了喻芳老师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喻芳说:“我觉得这里是一片净土。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我自己的灵魂也得到净化,我自己也受到了教育……”

  “在这儿,每位老师身上都有一段故事,每个故事都催人泪下。”校长杨志喜几次这么说。学校王艳君老师是松树底分校的第一批教师,并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前年,她被检查出得了乳腺癌,做完手术只在家休息一个月就重返工作岗位。王艳君对记者说:“手术之后, 怕因为这个病耽误工作。以前觉得自己做得也挺好,学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后感觉自己差得太多了,所以还要好好学传统文化,在孝敬老人方面多做一点。” 吉林大学社会学研究生张晓兰从最初以社会工作者身份到学校调研,到目前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成了没有“编制”的老师。

  “这所学校的环境尤其是质朴的孩子让我心里感觉找到了人生价值,比做任何工作更能让人找到人生价值。”张晓兰说。

  传道授业解惑,松树底分校老师们“为人师,做世范,师行不言之教”的情怀感动着每个学生,在大山深处深情传递。

  编后话: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都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事在人为,贵在坚持。“营口有礼”文明新风的形成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凝聚共识,共同参与,共同行动,排除“事不关己”思想,坚持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摆进去,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落实、落细、落小,“营口有礼”的社会新风气一定会像清新的空气一样令人神清气爽,这也正是松树底分校的做法带给我们的启示。(营口日报记者  梁 然  张宝全  迟春宇  蒋丹妮)

 

责任编辑:孙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