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联盟网站 邮箱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领导活动      文明播报      区县传真 主题活动      一脉辽水      聚焦 雷锋在营口      讲文明树新风      全国文明网联盟联播
道德规范      未成年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道德讲堂      文明点评 我们的节日      社区新闻发布会      道德信贷金卡工程
   首页->一脉辽水
辽河故事|独领西海岸风情
  发布时间: 2021.12.20 来源: [打印] [关闭]

  记不清了,到过这河岸多少回。晨读、夜跑、“暴走”或漫步。像上海有黄浦江、天津有海河,这座城市的老城区,沿大辽河走向在南岸形成狭长的条状,“窗外就是辽河”是千家万户的写照。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如《长歌行》中的千古名句描述的那样,我国大陆的河流多是自西向东汇聚流入大海。营口地处辽东湾东岸,大辽河在营口向西注入渤海,这在我国大陆较大的河流水系中是个特例。 

  由此,营口成为我国大陆城市中极为独特的“西海岸城市”。别具一格的地貌特点和河海交汇的地理优势,让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发展进程和景色风情。 


 

  营口是退海之地,也是一座因河而生,因港而兴的城市。据《营口纪事》记载:1688年,清政府安置巴尔虎蒙古人在营口一带游牧。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居室,窝棚相连,状似军营,俗称营子。又因潮水沟在潮退时沟水干涸,涨潮时沟被水淹,故称没沟营。这是营口在清前期的地名,同治五年定名营口。 

  翻开营口市史志办编纂的《营口百年图志》,与河有关的历史画面清晰地展现出来。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修建天后行宫(即西大庙)时,营口的辽河航运已经是“舳舻云集,日以千计”的繁荣景象。 

  1861年营口开埠,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也是东北当时唯一的水陆交通商埠,很快又成为东北商品贸易中心,盛极一时。随着码头运输业兴旺,带动了沿岸商埠贸易活跃,一条沿着大辽河天然走向形成的大街逐渐繁荣起来,为航运服务的大屋子、商号店铺鳞次栉比,这就是 “西大街”,它为早期营口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西大庙”“西大街”一样,地处海河交汇处,西部是这座城市的发祥地,因此营口带有“西”字的地名特别多。 

  市区西部辽河入海口处有座建于清末的炮台,营口人称之为西炮台。虽历经百余年海风侵蚀,黄米汤和沙土夯筑的炮台仍坚固如初。 


 

  营口市民徐波经常会在周末带着11岁儿子到炮台来,为儿子讲起自己小时候在附近海滩上掏 “骚夹子”(蟹类的一种)的往事。生在海滨城市,即使曾经很长时间没有沙滩浴场里嬉水逐浪的淋漓畅快,但海潮退去,到海边泥滩上捡拾留下的小鱼、小蟹,还是给徐波那代营口人的童年带来了不少欢乐。 

  营口的摄影爱好者也愿意到西炮台来,他们常常将镜头对准夕阳下的入海口,感叹河海交汇处那红日煮天的美景是大自然对营口人的恩赐。 


 

  西大庙后身的营口渔港,大大小小的渔船横在码头上。营口的渔民都是弄潮儿,他们将出海捕鱼称为“赶潮”,渔民们要在每天凌晨涨大潮时将船驶出辽河口到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待到午后满潮时再将船驶回渔港,收获的鱼、虾、蟹直接卖给等候在码头上的商贩。会吃海鲜的营口人,能根据潮水涨落判断出渔船返港的时间,准时来到渡口边上的集市采购“海货”,不单是图价钱便宜,重要的是为了“尝鲜”。 


 

  深秋乍寒,晚饭后来辽河公园散步的人还是川流不息。漫步于大河岸畔,凭栏远眺,长桥飞跨,灯火阑珊。很少有人会留意,自己脚下曾是“帆樯林立”的繁忙码头,因宁静清新中早已没了往昔的嘈杂。保护性开发的“西大街”还原出历史风貌,再现“商贾云集”的繁盛。也是这片近代的老建筑群,让营口人较早地接受了外来文化,给他们骨子里为何具备“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找出了答案。 

  辽河入海口的左岸建起了海防堤,通向海边的路四通八达,营口人觉得海离自己更近了。历经百年,渔民延续着乘潮出海的捕鱼方式,也练就出营口人勇立潮头的胆量。 


 

  与大辽河一样,营口境内还有大清河、沙河、红海河、二道河、熊岳河、浮渡河等多条河流西奔入海。将河与海的交汇处连接成线,有了河海思维的转换,面向大海求发展的营口,迅速造就出沿海地区的锦绣繁华,中国西海岸上一条绵延百公里的景观带、城市带、产业带正在“大写”营口。 

 

总策划:张国鹏  总监制:王忠陆 

编辑:肖友竹 吴镇平  责编:张继驰  

  责任编辑: [回到顶部]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文艺作品
新时期营口精神
向雷锋学习 做最美志愿者
做谦恭有礼营口人
文明旅游专题
道德信贷金卡工程 >> 更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主办单位:营口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营口文明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第030140号